刘永芳

发布时间:2022-09-20浏览次数:456

姓      名:刘永芳                                                        单      位: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职      称:教授                                                           

邮      箱:yfliu@psy.ecnu.edu.cn                            办公地址:俊秀楼310


教育背景:

198109-198506,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198509-198706,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199209-199506,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个人介绍:

在学术研究上,主要取得了以下学术成绩:1.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组织公平感研究:归因的视角‛((07BSH053,结项‚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自我-他人决策差异的心理及脑机制研究‛(31271112,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合作行为的前沿问题研究:认知的视角‛(15ZDB121,结项‚良好‛)。2.在国外SCI(SSCI)学术期刊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心理学报》发表8篇学术论文,其中7篇为通讯作者;在《心理科学进展》、《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CSSCI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先后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和《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全文转载和转摘。3.专著《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先后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当代中国员工组织公平感研究》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先后五次访问德国Max Planck人类发展研究所,开展人类决策问题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从这些成果的等次和反响来看,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1.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生涯信念,时刻谨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力争做一个有担当、有情怀、负责任的人民教师。2.重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养成其专业素养和科研技能,杜绝空洞说教,取得了较好成效。所培养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和华东师大优秀毕业生的比例在本学院名列前茅。由于培养学生的显著成效,曾先后应邀到复旦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上传授如何处理‚新时期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的经验。3.主讲本科生经济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管理与经济决策、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博士生决策研究新进展、组织心理与行为专题研究等课程。每年都按学院规定的最多人数指导本科生和专业硕士论文,指导硕、博士研究生数量及毕业率和获得学位率在学院名列前茅。4.提出‚心理管理学‛的教学思想,倡导和推行‚理论-研究-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成因-后果-对策‛的四步渐进教学法。5.先后主编管理心理学(一、二、三版)、管理心理学简明教程、消费心理学(一、二、三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6.先后获得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奖(2019)、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2021)、上海市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 ,第3位)、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优秀导师奖(2013)、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


研究领域:

本人的研究可以概括在‚人类社会认知及其应用问题‛的大标题下。基础研究方面先后涉及归因理论及其应用、风险心理与行为决策及人类合作行为三个既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领域。应用研究方面,在管理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教材建设、教学实践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基础研究的思想和成果融入进来,丰富和深化现有的学科内容体系。在长期的基础及应用研究中逐渐形成的有限理性合作观、心理管理学思想和在社会实践中倡导践行的积极思维训练模式均具有学术或实践上的创新性。这些观点和思想形成了‚有限理性-心理管理-积极思维‛的逻辑和理论体系,分别在国家自然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相关论文、著作和教材及实践应用中得到了一以贯之的体现。以此为主线出版了《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归因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心理学》(一、二、三版)、《管理心理学简明教程》、《消费心理学》(一、二、三版)、《当代中国员工组织公平感研究》等著作和教材及《简捷启发式:让我们更精明》、《适应性思维:现实世界中的理性》、《有限理性:适应性工具箱》、《脑与商业活动:卓越领导者的神经科学》等译著,全方位贯彻和检验了相关的学术理论和思想。目前正在主编完成牛津大学出版社‚进化与认知书系‛的翻译出版工作。


可供参与的前沿问题:

1、人类合作行为的前沿问题研究;2、双模态表情影响经济博弈中合作行为的社会认知模型及其功能等价性;3、经济博弈中公平和自我利益对合作行为的相对作用及其潜在机制。